close

IMG_1587.JPG

 

渡輪在海面上平穩地滑行,藍天通透,海水因波浪的銀光閃動而越發顯得湛藍。一個,兩個,三個,站在甲板上,數著眼前散布的島嶼,猜測著它們的名字。這時才踏踏實實地感覺到自己正在旅行途中,而這段美妙的旅程,才剛剛啓航。

 

IMG_1596.JPG

 

這次來日本是爲了參加即將結束的瀨戶內海藝術祭,三年一次,人生能有幾個三年呢?不能等了,說走就走。在高松碼頭買了藝術祭護照,5000日元,還有三天的船票,2500日元。8:12開船,一個小時後到達直島。知道地中美術館最熱門,我火速下船,奔向接駁車站,饒是這樣分秒必爭,到了地中美術館的售票處,也只有兩個小時之後的入場票了。

 

IMG_1601.JPG

 

拿了整理券,在周邊走一走吧。沿著山間公路下行,陽光明媚而不晃眼,天上的雲多了起來,一小團一小團的,魚鱗一樣鋪在天空。樹葉已經漸漸開始轉成溫暖的紅黃色了,路邊也處處可見像是金合歡的黃色穗狀野花,租到脚踏車的游人不時從身邊掠過。很快就到了湖邊,澄淨的湖水映著旁邊小山的倒影,水中似有白色蜻蜓蹁躚,翅膀隨風開合,自由旋轉,那是戶高千世子的作品“那邊的樣子”。相比之下,安藤忠雄的作品“櫻的迷宮”僅僅是湖邊一小片工整的櫻樹林而已,恕我無感。

 

IMG_1634.JPG

 

 

IMG_1646.JPG

 

繼續往山下走,在一片開闊的面海山谷中,便是安藤設計的李禹煥美術館。大塊岩石與大片鋼板展開了自然力與人工力的角逐。入口是長長的混凝土甬道,人在其中,像是走在一個水泥盒子裏,只有天空作頂。館內的“影之間”是我最喜愛的作品,三角形的岩石投下的影子成了幕布,上演著桑海滄田的變幻。看得入迷,要不是得給後面的參觀者騰地兒,我還遲遲不想離開呢。

等到可以進入地中美術館的時候,先沿著與公路平行的小徑而上,一路分花拂柳,將期待醞釀得足足的,再一頭扎進山裏,進入位于地下的美術館。安藤巧妙地運用混凝土、鐵、玻璃和木頭這四種材料,搭建了不同幾何形狀的展館,三角形、正方形、長方形,再將它們組合起來,埋進了山頂的地下,讓光從天而降。

莫奈的五幅畫作安放在一個正方形的大展廳四周,這些年在各個美術館看了太多莫奈,已經有些麻木了,看著周圍的日本女人如痴如狂的陶醉神色,有點不能苟同。

最大的長方形展廳頗有神廟的氣質,上升的臺階中間放著一顆巨型大理石球體。周邊的墻上挂著木雕,是不同形狀的金色木條的排列組合。光從正中的天窗灑下,神的氣息冉冉升起。

James Turrell把光直接拿來作爲藝術品呈現,四方的天井沒有遮蔽,透出一方藍天,四周砌著角度舒適的石椅,只需斜靠著墻壁,看天,看雲,享受純然的平靜就好。我在四個方向都坐了一會兒,各個角度看雲都不一樣。

 

IMG_1688.JPG

 

IMG_1679.JPG

 

美術館的咖啡廳前有很開闊的觀景台,周圍植著漂亮的松樹。天空被棉花糖一般的雲朵占滿了,海面上點綴著一列列小島,下方就是一彎金色的沙灘。

 

IMG_1707.JPG

 

天氣熱了起來,外套穿不住了。走到山下,海邊有蔡國强的“文化大混浴”。一大堆太湖石中,放著一個四方的露天風呂池,據說真的可以泡呢。我在池邊攤開我這一路隨行的紅白格餐布,放上一早在便利商店買的午餐——飯團和咖啡,儀式感做足,面朝大海,吃好喝好。

 

IMG_1709.JPG

 

接著前行,經過的還是安藤的作品,Benesse美術館和旅館。安藤看來是把直島承包了,要不要改名叫安藤島呢?美術館內的展品不能吸引我,不過戶外的小廣場和沿墻的扶手樓梯做得很不錯。

 

IMG_1733.JPG

 

沿著海邊走,遠遠就看見草間彌生的黃南瓜。好幾年前,因爲這顆南瓜,而知道了直島和瀨戶內海。沒想到,我竟然就來到了它面前。原本以爲是遙不可及的小島,竟然就在我脚下。

 

IMG_1746.JPG

 

IMG_1753.JPG

 

IMG_1760.JPG

 

坐上公交車,去往南寺。小街小巷的民居間穿插著“家計劃”的老屋。熱門的一處居然只能拿到兩個小時後的整理券。安藤忠雄博物館也在這裏,大門外挂著深藍色的半簾,上面畫著一枝枝的紅柿。這些漂亮的半簾在周邊的小巷比比皆是,設計配色都不俗,用手機把它們拍下來成了我的一項使命必達的任務了。反倒是老屋中的藝術項目不得我心,有一些平庸到莫名其妙的地步。參觀到了尾聲,準備搭公交車回碼頭時,驚覺我心愛的鴨舌帽不見了,估計是在某處老屋穿脫鞋時遺漏下了。回去找已經來不及,只能留在島上了。

 

IMG_1778.JPG

 

直島碼頭旁邊除了草間彌生的另一顆紅南瓜之外,還有一個絕妙的去處——直島錢湯。我稱它爲直島上最神經兮兮的地方。下篇再说喽。

arrow
arrow

    Missmap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